The Pelican Chair 鵜鶘椅 傳奇中的經典

The Pelican 鵜鶘椅 (1940)現代自由藝術的產物

The Pelican 鵜鶘椅 (1940)
Finn Juhl的仿生設計,這是一張兩個手柄都像鵜鶘嘴的扶手椅,楓木腳架,真皮沙發,形式上很顯眼,加上這把椅子低矮,坐起來非常舒服,一下子就成了經典?,F在就是用紡織品做面料的都賣到5000美元一把,皮面的要8000美元。計了一張兩個手柄都像鵜鶘嘴的扶手椅,楓木架子,真皮沙發,形式上很顯眼,加上這把椅子低矮,坐起來非常舒服,一下子就成了經典?,F在就是用紡織品做面料的都賣到5000美元一把,皮面的要8000美元。
Finn Juhl的仿生設計,這是一張兩個手柄都像鵜鶘嘴的扶手椅,楓木腳架,真皮沙發,形式上很顯眼,加上這把椅子低矮,坐起來非常舒服,一下子就成了經典。
鵜鶘有個好像漏斗一樣的大嘴,吃魚的時候就用這個大勺在水里撈,撈到的魚暫時放在“漏斗”里,把水擠出去,再吃魚。鵜鶘的這個大嘴成了形式象征,遠遠看去,半只大鳥就是一個嘴,丹麥設計師芬.祖爾(Finn Juhl, 1912-1989) 就用這個鵜鶘嘴做動機,設計了一張兩個手柄都像鵜鶘嘴的扶手椅,楓木架子,真皮沙發,形式上很顯眼,加上這把椅子低矮,坐起來非常舒服,一下子就成了經典?,F在就是用紡織品做面料的都賣到5000美元一把,皮面的要8000美元,去年我在設計拍賣會上看拍出的一把1960年代做的,叫價是5萬美元。據說1940年產的那批真皮原作,則是收藏級別的作品,價格在幾十萬美元以上了。
祖爾是個多元人才,出身建筑設計,也設計室內和家具。1940年代奠定了“丹麥設計”(Danish design)的基礎,他也是第一個把丹麥設計介紹入美國的設計師,因此,說他的設計是經典一點不為過。祖爾做設計,和家庭有點關系,他父親是在丹麥代理英國、蘇格蘭、瑞士的紡織品批發商,家庭比較富裕,他得以經常在哥本哈根看藝術博物館,在圖書館看書,之后考上丹麥皇家美術學院的建筑系,導師是著名建筑家菲斯科(Kay Fisker),1934年畢業,之后在建筑事務所做過設計工作,參加過好多項目,特別是室內設計項目,他參與設計了丹麥電臺的室內,獲得普遍好評。1945年自己開業在哥本哈根的新港(Nyhavn)做設計,專攻室內、家具。他的最早一批經典家具都出自這個時期。那時候他和一個家具木匠沃德爾(Niels Vodder)合作,一個設計一個制作,佳作連連。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這把1940年的“鵜鶘椅子”。當時評論界并不歡迎他的這個設計,有評論家說這把椅子讓人想起一頭疲倦的海象( “tired walrus”),是一個“糟糕的設計”。雖然如此,這把椅子卻在國外廣受喜愛,銷售也非常好。
看設計史的時候,看到“鵜鶘椅子”1940年代在丹麥的情況,都感覺到有點不可思議,這把椅子在歐洲、在美國極為受市場擁戴,而在丹麥,卻遭到普遍的冷遇,除了上面提到的評論界之外,設計界也不熱衷。丹麥有好幾個世界級別的家具設計大師,比如摩根森(Borge Mogensen)、漢斯.華格納(Hans Wegner),他們的設計其實也非常極端,他們都圍繞在丹麥皇家美術學院家具系的系主任卡爾.克林特( Kaare Klint)周圍,卻疏遠祖爾。
1948年,芝加哥的“商人市場”(Merchandise Mart)這個世界最大的家具、產品批發中心的工業設計部主任埃德加.考夫曼(Edgar Kaufmann,Jr.) 來北歐選擇產品,本來是計劃在芝加哥舉辦一個展覽的,卻沒有找到感覺,反而被祖爾的“鵜鶘椅子”感動了,回美國之后,在《室內》雜志寫了一篇很長的文章、加上圖片介紹,1950年,祖爾被邀請到美國參加芝加哥的“優秀設計”展(the Good Design Exhibition ),展出了他設計的24件家具,也包括了“鵜鶘椅子”,被美國人稱贊為手工藝和現代批量化生產最佳的結合范例。
1950年代在米蘭舉辦的“米蘭三年展”,祖爾一次獲得5枚金牌,這一下聲明大振,成為國際知名的設計家。祖爾出名的家具除了“鵜鶘椅子”之外,還有“韋斯特曼壁爐椅子”(Westermann's fireside chair, 1946),“埃及椅子”(Egyptian chair, 1949),“酋長椅子”(Chieftain chair, 1949),“日本椅子”( Japan chair, 1953),布瓦納椅子( Bwana chair,1962)。這些椅子都是收藏級的,如果偶然看舊貨市場有出售,可千萬不要放過“檢漏”。
祖爾是個多元人才,出身建筑設計,也設計室內和家具。1940年代奠定了“丹麥設計”(Danish design)的基礎,他也是第一個把丹麥設計介紹入美國的設計師,因此,說他的設計是經典一點不為過。祖爾做設計,和家庭有點關系,他父親是在丹麥代理英國、蘇格蘭、瑞士的紡織品批發商,家庭比較富裕,他得以經常在哥本哈根看藝術博物館,在圖書館看書,之后考上丹麥皇家美術學院的建筑系,導師是著名建筑家菲斯科(Kay Fisker),1934年畢業,之后在建筑事務所做過設計工作,參加過好多項目,特別是室內設計項目,他參與設計了丹麥電臺的室內,獲得普遍好評。1945年自己開業在哥本哈根的新港(Nyhavn)做設計,專攻室內、家具。他的最早一批經典家具都出自這個時期。那時候他和一個家具木匠沃德爾(Niels Vodder)合作,一個設計一個制作,佳作連連。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這把1940年的“鵜鶘椅子”。當時評論界并不歡迎他的這個設計,有評論家說這把椅子讓人想起一頭疲倦的海象( “tired walrus”),是一個“糟糕的設計”。雖然如此,這把椅子卻在國外廣受喜愛,銷售也非常好。
看設計史的時候,看到“鵜鶘椅子”1940年代在丹麥的情況,都感覺到有點不可思議,這把椅子在歐洲、在美國極為受市場擁戴,而在丹麥,卻遭到普遍的冷遇,除了上面提到的評論界之外,設計界也不熱衷。丹麥有好幾個世界級別的家具設計大師,比如摩根森(Borge Mogensen)、漢斯.華格納(Hans Wegner),他們的設計其實也非常極端,他們都圍繞在丹麥皇家美術學院家具系的系主任卡爾.克林特( Kaare Klint)周圍,卻疏遠祖爾。
1948年,芝加哥的“商人市場”(Merchandise Mart)這個世界最大的家具、產品批發中心的工業設計部主任埃德加.考夫曼(Edgar Kaufmann,Jr.) 來北歐選擇產品,本來是計劃在芝加哥舉辦一個展覽的,卻沒有找到感覺,反而被祖爾的“鵜鶘椅子”感動了,回美國之后,在《室內》雜志寫了一篇很長的文章、加上圖片介紹,1950年,祖爾被邀請到美國參加芝加哥的“優秀設計”展(the Good Design Exhibition ),展出了他設計的24件家具,也包括了“鵜鶘椅子”,被美國人稱贊為手工藝和現代批量化生產最佳的結合范例。
1950年代在米蘭舉辦的“米蘭三年展”,祖爾一次獲得5枚金牌,這一下聲明大振,成為國際知名的設計家。祖爾出名的家具除了“鵜鶘椅子”之外,還有“韋斯特曼壁爐椅子”(Westermann's fireside chair, 1946),“埃及椅子”(Egyptian chair, 1949),“酋長椅子”(Chieftain chair, 1949),“日本椅子”( Japan chair, 1953),布瓦納椅子( Bwana chair,1962)。這些椅子都是收藏級的,如果偶然看舊貨市場有出售,可千萬不要放過“檢漏”。